在材料合成、熱處理等實驗中,
科晶箱式爐常需在高溫階段取出樣品進行中間檢測或調整工藝參數。然而,1000℃以上的操作環境存在燙傷、設備損壞及樣品氧化等風險。本文結合科晶箱式爐的結構特點,系統介紹高溫取樣的安全流程與應急策略,助力科研人員實現“零問題”中斷操作。

一、預判風險:高溫取樣的三大核心挑戰
1.熱應力沖擊:樣品從高溫環境快速暴露至室溫,可能因熱脹冷縮導致開裂(如陶瓷材料);
2.氧化污染:空氣中的氧氣、水蒸氣與高溫樣品反應,改變表面成分(如金屬材料表面氧化);
3.設備損傷:頻繁開關爐門破壞爐膛溫度均勻性,加速加熱元件老化。
4.應對原則:取樣時間≤30秒,溫度波動≤50℃,全程佩戴防護裝備。
二、五步安全取樣法:從準備到收尾的全流程管控
步驟1:設備預降溫
①通過程序控制器將溫度以5℃/min速率降至目標取樣溫度(如800℃);
②啟動循環風機加速冷卻,同時關閉爐門保持惰性氣體(如氬氣)正壓環境(≥0.02MPa)。
步驟2:工具與防護準備
①選用耐高溫(≥1200℃)的氧化鋁坩堝鉗與石英托盤;
②操作人員穿戴防熱輻射面罩、隔熱手套(耐溫≥1000℃)及防砸勞保鞋;
③在爐門前方1米處設置隔熱擋板,防止熱輻射灼傷。
步驟3:快速取樣操作
①暫停氣體保護程序,緩慢開啟爐門縫(≤5cm),用長柄坩堝鉗夾取樣品;
②若需多次取樣,按“從內到外”順序移動樣品架,減少爐膛暴露面積;
③取樣后立即關閉爐門,恢復氣體流量至3L/min。
步驟4:樣品臨時保存
①將樣品置于預熱的密封石英罐中,充入高純氬氣(純度≥99.999%);
②若需快速冷卻,采用油浴法(硅油溫度≤200℃)或石墨氈包裹緩冷。
步驟5:設備狀態復原
①在程序控制器中設置“中斷恢復”模式,系統自動補償溫度損失;
②檢查爐門密封條是否變形,若存在漏氣需更換后方可繼續實驗。
三、應急處理:高溫取樣的三大異常場景
1.樣品卡滯:立即啟動緊急冷卻按鈕,待溫度降至300℃以下時用木制工具撬動;
2.爐溫失控:切斷主電源,手動開啟排風閥,用二氧化碳滅火器對準觀察窗降溫;
3.人員燙傷:脫離熱源后用流動冷水沖洗15分鐘,切勿涂抹牙膏等民間偏方。
從精準控溫到應急響應,科晶箱式爐的高溫取樣需兼顧效率與安全。通過標準化操作流程與風險預案,科研人員可最大限度減少實驗中斷對結果的影響,為新型材料研發提供可靠的技術保障。